现在我们继续前面的内容讨论实验设计 由此看来前测也有前测的麻烦
因此有些情况下就采用了等组后测设计。
等组后测设计同样有实验组,有对照组 干预前,两组都没有前测
然后呢对干预组施加干预,T,黄色的字,对照组呢就不给予干预 干预后,对两个组都进行后测
就是E2和E4 实验的性效果就等于实验组后测的结果
减去对照组后测的结果加减误差 在讲等组后测设计的利弊之前
我要介绍一个项目,是我做过的。21世纪初期 中英艾滋病性病防治项目是一个很大的项目
在四川和云南两个省的16个县做艾滋病性病的防治干预活动
项目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在项目中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
有经验的项目官员,项目要结束了,这个判断是对的吗? 项目官员的能力有没有提升呢?
项目制作方希望知道这一点,问题是这是一个后知后觉的议题,之前并没有做前测
怎么样测量因为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官员的能力呢? 我们采用了组实验设计的方法
让一部分人采用回溯的办法来回顾他们加入项目之前的能力
一部分人呢采用实测的办法来测量他们现有的真正所具有的能力。
虽然我们只有后测的机会 回溯实际上就相当于前测
把两部分的数据放在一起就可以知道过去有什么能力,现在有什么能力,能力是不是提升了。
当然,两部分人的分组是随机的。
用这个例子我希望说明在某些情境下,我们没有进行前测的机会
在只有后测机会的条件下,也可以在方法上有一些创造。
等组后测设计当然也有利也有弊,由于没有前测 由前测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呢也就通通没有了
有利的是控制了前后测设计中的外在效度问题
从前后的设计中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问题是需要避免的,比如说成长效应啊历史效应等等
在只有后测的设计中,我们就没有办法避免了
这就是弊,也就是说等组后测设计
可以有较好的外在效度,却没有较好的内在效度。
为了综合前后测设计和后测设计的利与弊 也可以采用四组设计,四组设计又称所罗门四组设计
就是做RT实验的那位创造的方法 方法是采用两组实验组和两组对照组
其中的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呢接受检测,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呢都接受后测
简单地说,就是一组没有前测 一组呢有前测
目的就是试图避免由前测所带来的外部效度问题和
只有后测所带来的内部效度问题。明白了单因素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多因素设计就应该心里有准备了,多因素就是不止一个干预
既指干预的类别,也指干预的水平。类别指的是自变量
多个类别就是指多个自变量;水平呢?是指每个自变量的变化幅度
这就构成了多自变量、多水平的干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x2设计
什么叫2x2设计?就是有两个自变量:A、B 每个自变量呢又有两个干预水平,a、b
这样就构成了四种组合,那就是Aa,Ab,Ba,Bb
这样就可以把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四组,每一组 接受其中的一种干预,没有对照组啦?
当然有,我们这里讲的是实验组,对照组呢是干涉的
这就是简单的2x2设计,我们把它列成一个表,大家可以看看 有两个实验因素
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呢有两个干预水平,我们就有了一个
2x2的设计,就是这个>>表。举个例子:药物实验
有两种药物,每一种药物呢又有两个计量,这就是2x2。
从3x3开始,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我们在社会科学中用到的机会极少,就不介绍了。
刚才讨论的是多因素的随机设计 大家想过没有,一个组内实际上不止一位实验对象对吗
如果我们把一个组看做是一个实验场所呢?情况会怎么样? 我们再看一看多因素的分组设计
还是举2x2的例子,类似的也是2x2,有两个自变量:A
B,每个自变量呢又有两种干预水平,a、b 这样就构成了四种组合,就是四种可能的干预,Aa
Ab,Ba,Bb,这与多因素的随机设计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把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四组
不过呢,不是每组只接受其中的一种干预
而是随机选择其中的一组,让组内的每一位成员 都接受四种干预,是不是就构成了干预?其他的三个组
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重复实验,有同学会问到:“老师,四种干预怎么实施呀?”
可以顺序实施,也可以立序实施 还可以采用随机方法实施。我们还是看看这张表
用这两个例子我们希望说明即使试验的条件很纯化 一旦出现多因素,多水平的考量,实验设计就变得非常复杂了。
对我们而言,我们虽然用不上,但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 目的是要告诉大家:试验设计
远不止是Y等于E减C加减误差那么简单
实际上,涉及到了多种需要控制的误差来源 误差来源是实证研究中最重要的需要对付的问题
尽量减少误差是保证实证结果正确性的重要条件
从实验设计中我们就体会到了这一点。实验的设计
换句话说,研究设计是否反映了研究的意图、是否能够达成研究的目的
都需要进行检验,严格地说呢 实验设计的检验是实验设计的重要一环。
这里对实验设计的检验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第一,实验设计的好和坏,先要看程序 就像每一项研究,过程是达成目标的路径,路径不对就不可能达成目标。
第二呢,与既有的理论进行对照 看有没有创新,有没有改进,如果没有就不值得继续了。
第三,如果可以做重复检验,尽量地使用重复检验。
第四,如果不能用重复检验呢,就采用假设检验、统计检验 就假设检验而言,提示一下大家的统计知识
在常用的检验中 涉及到分布均值的一般都采用t检验
涉及到比值关系的,一般采用开方检验 涉及到总体之间关系的,一般采用F检验。
这些大家学初级统计时应该都学过了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检验
让实验设计人有效地达成测量目标,达成研究目标是最核心的问题。
效度是检验实验设计好坏的核心
在这里,所谓效度,就是尽量地减少误差,测到我想测到的东西
这就是效度。下边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做一个小结。
在保证实现研究目的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误差是研究设计最基本的目标,任何设计
都要考虑误差的影响,根据不同的研究议题 在等组前后测设计的基础上
可以根据研究目标、可利用的资源等进行 多种的变换,比如等组后测设计呀,四组设计呀
多因素设计呀等等。大家自己在做研究的时候也要考虑怎么样尽量减少误差的来源。
实验设计的检验就是效度检验,有多种方法。
这一节的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