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现在我们学习第三讲第二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产生发现和流传。
1843年10月,马克思一家迁居巴黎。
到了这个古老的哲学大学和新世界的新首府之后, 马克思不仅同各个流派的思想家展开了广泛的交流,
而且直接深入工厂,参加工人的革命活动。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 马克思面前敞开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域
那就是政治经济学。受恩格斯,蒲鲁东和赫斯的直接影响,马克思从1843年底开始
第一次系统的研究了经济学的领域,作为研究成果的是
《巴黎笔记》以及三个相对独立的笔记本。在这个三个笔记本中 马克思自己对每一个页码都进行了编号。
也就为我们今天理解马克思写作这部手稿的过程 和逻辑转变留下了重要的列文线索。
第一个笔记本的写作十分特殊,从纸张的角度来看,第一个笔记本共有27页,
每一页都以两道竖线分开,分栏写作。
在最初的部分,页面被马克思用两道竖线分为三栏, 三栏分别是: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三个标题。
有趣的是从第22页开始,尽管仍然保留了分栏的形式,但马克思讨论的内容却统一了。
这一部分被后来的编者,也加上了【异化劳动和 私有财产】的标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马克思集中
提出并专门阐述异化劳动的部分。非常可惜的是 第二笔记本的大部分内容已经丢失了。
保存下来的只有马克思自己标记为第40到第43页的
四张纸。根据后来编者的看法,这一部分被加上了一个标题叫做
【私有财产的关系】,第三笔记本是手稿中篇幅最大的一个笔记本,
共有41页,按照马克思自己的编号,应该有43页。
看来大思想家也会粗心哦,马克思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漏编了第23和第25这两个页码。
第三笔记本的开头是以对第二笔记本的两处补充作为开始。
这两处一处叫做【私有财产和劳动【,一处被命名为【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按照马克思自己的标记,他对共产主义的讨论共包括七个要点。
分别批评了当时流行的一些共产主义观念。
请大家一定注意第六个要点
也就是被后来的研究者命名为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批判的长篇论述的第一个部分,
在这个部分后面,马克思自己的写作也发生了混乱, 马克思关于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的内容的讨论
和关于需要分工等经济学的讨论在这里发生了交叉和混扰。
同时在这里马克思还加入了自己对于黑格尔精神信仰学摘要的四张纸。
这四张纸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办法确定写作时间, 可见马克思写作,在第三笔记的后半部分是非常混乱的。
最后是马克思留下的序言和后来的编者命名为【货币】的两个部分。
也是马克思修改未定的内容。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
也就是我们俗话常说的MEGA2的编者的考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完成于这一年的5月底到8月间。
然而这部手稿在完成之后就再也没被马克思提起过,
即便是到了1859年,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在回顾自己早年的探索
历程时,曾经提到了那部著名的交给老鼠牙齿去批判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
但对一这部手稿,仍然只字未提。
直到马克思去世近半个世纪以后, 这部手稿依然不为世人所知晓。
马克思逝世后,他的藏书和遗稿交由了恩格斯和小女儿艾琳娜保管。
恩格斯和艾琳娜相继离世以后,马克思包括恩格斯的全部遗稿,辗转交由了德国社会民主党档- 案馆保存。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希特勒的上台,德国社会民主党面临重重压力和危机。
马克思恩格斯的遗稿和档案又一次经历波折 分别被转移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
和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研究院。
今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原始稿本,
正静静的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的档案馆里。
然而正如我们上一节所提到的那样, 自1932年这部手稿公开问世以来,
就不断发生着围绕这部手稿,以及青年马克思问题的争论。
当然这一争论本身又同这部手稿的版本之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严格的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书稿》的哲学问世,要早于1932年,
1927年在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所编辑的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 3卷》里,出版了一份名为神圣家族的预备材料的问题。
编者就是著名的马克思理论文献学专家梁赞诺夫。但是
这一份文献并不是手稿的完整部分,直到1932年
才在德国和苏联同时出现了两个版本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份手稿是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朗兹胡特和迈耶尔所编辑完成的。
收入历史唯物主义法制文学,题目叫做《国民经济学和哲学》。
另一份则是由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历史考证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MEGA1的第三卷里。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题
发表的。这一版本的编者是梁赞诺夫的继任者阿多拉茨基,严格说来
历史唯物主义早期文学的尝试,是要直接再现马克思原著写作过程。
但是比起MEGA1的编辑来说, 这样一份稿本,存在太多太多的问题。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朗兹胡特和迈耶尔的版本后会发现, 这样一个版本,竟然没有收录著名的手稿第一笔记本。
而二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编辑当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错误。
不管怎么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问世,
为我们说熟悉的青年马克思文学的讨论形成直接的文本。
但也颇为令人意外的一个事实是 尽管西方学者是青年马克思问题的主要讨论者,
或者说主要的拥趸。但是他们使用的版本却并不是刚才我们所提到的
朗兹胡特,迈耶尔的,反倒是MEGA1的版本。
这样的一个版本从编辑外观来看,最接近于一部完成了的著作。
它一点都不像一部手稿,并且按照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呈现为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和哲学三个门类的对接。有意思的是
尽管很多西方学者批评这部手稿,批评这个版本扭曲了马克思的本意,
但是这个版本却得到了最大多数的使用。
并且构成了后来东西方学者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依据。
这种情况直到1982年MEGA2新版本的问世。
1932年到1982年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先后翻译出版形成了多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版本。
这一时期在苏联东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经常被引用的版本除了MEGA1之外,
还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短篇经济学著作集》中收录的同一版本。
这个著作集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狄茨出版社出版, 这个出版社也就是后来出版MEGA2 的出版社。
在俄语的版本中引用较多的是1956年由莫斯科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院所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选》。
这个版本也是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中所收入的手稿版本的
原样。而熟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集》,编辑出版历史的同学们都会知道
这一全集本身构成了德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集》
中文本、日文版、英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
直接文本基础。因此在这些全集收录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就采用了同样的编辑方法。
时间到了1982年。在MEGA2 中,《1844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重新以不同于MEGA21的编辑方案加以出版。
这次是在同一卷次当中以写作顺序和逻辑顺序两种形式同时出版。
而逻辑顺序版也就是今天中国学者所能阅读到的 最新出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版样板。
回顾中文版本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我们可以先后找到三个不同的版本形式。
它们分别是1956年由何思敬先生所翻译的版本。
1979年重新翻译后,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2卷的版本
以及2002年翻译并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三卷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