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好,那么
婚姻风俗的特征呢,就是它第一呢,是有继承性。
这是因为呢,文化传统作为一种遗产呢,必然要为后一代所继承。
从另一方面来讲呢 婚姻就是积久而成的。
它是一种这个习惯的力量,它既是从过去传承下来的,又本身比较稳定 不易改变。
所以基本呢,还会按照原来面貌呢,传下去啊。
所以,所以呢你想 我们现在所通行的这些婚姻风俗呢
其实还就是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继承下来 那个,像我那次那年就是 81 年年底
我在,跟着费老啊,在江村调查时候,在江村调查时候呢,那个时候呢,就正好赶上去参加一户 一户人家的婚姻。
婚礼呢就是,然后呢我们就跟着那个 跟着那个,这个这个
男方的这个迎亲的这个队伍呢,到了女家,因为他是 他们两家就,大概就相隔了就是不到
500 米, 不到 500 米的是,他们是属于那个什么呢?村内婚姻。
那个新郎呢,当时我记得是大专毕业,是留在那个 这个这个,镇里面的,中文学院里面当老师。
那个新娘呢是,就是这个普通人家,但他们从小就认识,就也算是青梅竹马。
就 然后呢,到了那个,那个新郎到了女家之后呢 他就拿出来一叠人民币,
人民币呢就是,然后呢,就恭恭敬敬地就交给了他的这个老丈人。
那么因为那个时候,1981 年的时候,它不像现在
现在那个人民币啊,就是我们讲的,一说都是这个,一张就是 100 块,
那个时候没有 100,也没有 50 的人民币,它最高的币值就是 10 块。
所以呢,他送给那个他老丈人的钱呢,都是 10 块一张, 10
块一张,我估计呢就是他那沓 10 块呢, 大概有那个两三百块钱就是。
后来呢,我就那个看见那个老丈人把钱接过来之后呢,
他就在那儿数钱,数钱,数数数,然后我就在边上看他数钱,
这个老丈人呢,就被我看的不好意思了,看的不好意思他就跟我讲,他就跟我解释
他就说哎呀,他说这是规矩,这是规矩,没办法,没办法就是。
那么后来呢我就问,我就问说,收这个钱,为什么要收这笔钱呢?这笔钱到底什么意思呢?
然后呢,他们就说,那个,这个村里的人呢,就跟我解释了,就说 这笔钱呢,就是称之为叫奶水钱。
他是新郎在结婚当天,送到新娘家里面交给他老丈人,
感谢他老丈人把他的女儿养大成人, 那个那个,就是交到他的手里,给他那个,当那个媳妇。
就是,那么所以一到,到奶水钱呢,就这样的一个称呼呢,这就变成什么了?就变成一种- 风俗了。
而且这种风俗呢,就一定是在,在那个什么呢?是在这个乡村它通行的,就是。
这个 好,那么
这个呢是另一张,另一张呢,就是那个,啊 这个这个,是一个婚礼的一个,一张照片。
这是这个新娘,新郎背着那个新娘,
那个,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是叫什么呢?
我们通常称之为叫迎娶,就是新郎在迎娶新娘的时候呢,
他必须要把新娘从家里面,用某 种形式,是不管是抱也好,背也好,就是。
然后呢 是把她送到车上,然后呢,就在那个,那个什么,就用那个车,再把那个车啊 拉,这个开回到自己的家里面。
这就叫什么呢?叫,我们称,通常称之为在结婚的那一天,就 叫做这个,过去讲叫亲迎。
那么现在呢,我们讲叫接新娘就是。
那么这是
就是结婚在当时的一个场面,结婚在当时一个场面就是大家来迎亲,这个是
应该讲这是一个新娘,新娘就是。
所以,风俗
第二个特征,就是它是有什么呢?有社会性。
社会性呢,它首先体现在什么呢?风俗的具有地域性 它是区域社会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比如刚才我说那个奶水钱 那么它至少是在,在什么呢?在那个江村当地它是通行的,就是
这个,然后呢,另外一个风俗呢,就表现为什么呢? 表现为婚姻风俗必然受到社会的这个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比如说,子纳父妾这一风俗,我们通常称之为
中国,在中国的文言,那个,这个这个文当中呢,把这个这种 这样一种行为呢,是称之为叫烝。
就烝这个事情呢, 我们现在来讲呢,是认为是什么呢?是认为是不合
这个这个,伦理的,或者 我们认为是这是一种乱伦,乱伦的一种行为。
这个是在汉族当中呢,是早就废止了。
就是如果我们看那个那个什么,看那个 就是史书的话,那么只有说在
《东周列国志》啊,就是在,在这样的书里面,你还能看到有这样的一种风俗的存在。
后来到汉以后,就基本上来讲,就是看不见这样一种这个 风俗了。
这个,但是呢 在少数民族当中呢,中国少数民族当中呢,像子纳父妾这一种风俗呢,还是存在。
那么等,一直等到,他们到后来被汉,这个 受到汉文化同化之后,他们也慢慢废止了这样一种风俗。